20-30万级中大型SUV遇冷! 为何这两款车叫好不叫座?
- 2025-07-15 17:41:40
- 428
在中大型SUV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赛道,理想、问界等品牌风光无限,月销轻松过万。然而,并非所有玩家都能分享这块蛋糕。比如星途揽月C-DM、飞凡R7作为各自品牌在该细分市场的重磅车型,却长期陷入销量低迷的泥潭。它们或是传统大厂转型之作,或是自主新锐向上之作,但市场反响始终平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实力派”选手在残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星途揽月C-DM
指导价:20.99-23.39万元
星途揽月C-DM是奇瑞汽车旗下高端子品牌星途推出的中大型插电式混合动力SUV,于今年3月27日正式上市,承载着奇瑞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野心,其四擎四驱技术和礼宾级空间配置曾引发业界关注。然而,上市后销量持续低迷,数据显示,这款被星途汽车寄予厚望的车型,从上市到如今也有三个月的时间了,月销量长期徘徊在三位数,其中,4月、5月、6月的销量分别为653辆、433辆、554辆。通过销量数据可以看出,星途揽月C-DM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与同价位竞品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星途品牌冲击中大型混动市场的旗舰车型,星途揽月C-DM定价20.99-23.39万元,并未能充分体现品牌溢价。消费者普遍认为其价格偏高,接近甚至超过部分一线自主品牌或二线豪华品牌燃油车的价格区间。在品牌认知度不足的情况下,这个价格很难说服消费者放弃更知名品牌的产品。从产品力来看,作为高端品牌旗舰,内外饰设计在创新性、精致感和豪华氛围营造上,未能提供足够的“高端感”支撑其定位。比如外观方面,延续了前代的大格栅设计,相比竞品流行的机甲风或简约流线造型,确实容易让年轻消费者产生"审美代差"。
内饰方面,配备三联屏,搭载高通8155芯片虽能满足基础需求,但对比同价位竞品普遍搭载的8295芯片,智能化体验稍显滞后。比如车机系统流畅度、功能性、UI设计相比新势力和一线自主品牌有差距,且低配车型缺失HU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缺乏独特亮点,停留在主流L2水平,且智驾系统需选装,城市NOA功能缺失。动力方面,奇瑞的鲲鹏超性能电混C-DM技术虽然参数不错,拥有619Ps综合功率、920N·m系统综合扭矩、1300km综合续航等硬参数,但在消费者心目中远不如比亚迪DM-i、吉利雷神、长城Hi4等混动系统知名和认可,而且消费者对其实际油耗、可靠性、平顺性存在疑虑。
要知道,在如今的中大型SUV市场上,各品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新能源车型聚集了理想L系列、问界M7、比亚迪唐L、小米YU7、小鹏G9、智己LS6等众多实力强劲且特点鲜明的对手。这些车型在价格、产品力、品牌力等方面都形成了强大的壁垒。当揽月C-DM高配版触及24万区间时,理想L6以标配双8155芯片+城市NOA+魔毯空气悬架实现技术碾压,问界M7更凭鸿蒙座舱和华为智驾形成品牌光环,使其5米车长+2.9米轴距以及5秒破百的“参数优势”沦为纸上谈兵。
飞凡R7
指导价:15.99-18.99万元
飞凡R7是飞凡汽车倾心打造的一款重磅车型,于2022年9月上市,定位中大型纯电SUV,承载着厚望与期待。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竞品频出,以及口碑崩塌,飞凡R7的销量逐渐下滑,未能达到市场预期。数据显示,2023年11-12月份和2024年1月份,飞凡R7还能突破1000辆,最高销量达到3099辆,虽然算不得太出彩,但考虑到它的价位和定位,也算是在上市之初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2024年2月后,其销量却急转直下,月销一直维持在三位数上,最高月销量才513辆。而到了2025年更惨,月销量直接跌至二位数,2025年1-6月份,累计销量才361辆,其中6月销量为23辆。作为对比,2025年6月,智界R7、零跑C16的销量分别为3194辆、6983辆,而理想L6在6月份更是达到了16471辆。很显然,飞凡R7与市面上的顶流车型的销量有数以百倍的差距。
目前在售车型为2025款,于今年6月份上市,指导售价为17.99-20.99万,限时一口价为15.99-18.99万元。从上市初期的30万+降到如今15.99万起,大幅调价虽提升性价比,但也导致早期车主权益受损,潜在消费者对品牌保值率产生严重质疑。如今新款上市成为了被品牌寄予厚望的“翻身之作”,2025款以15.99万元起售(500KM续航)、顶配18.99万元(730KM续航),横向对比同尺寸纯电SUV具备价格优势,但消费者对"降价换量"的动机存疑,削弱了价格吸引力。
从产品力来看,全系标配三联屏(10.25英寸仪表+15.05英寸中控+12.3英寸副驾屏)与高通8155芯片,但车机流畅度、应用生态、交互逻辑优化不够,实际体验未达宣传预期。同时,早期宣传的智驾能力落地慢,且在高阶智驾(城市NOA)竞赛中被华为、小鹏等拉开差距,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500-730km续航处于主流水平,但未突破同级竞品上限,难以成为核心卖点。此外,论品牌力,飞凡R7并没有因其背靠上汽集团而增色多少,而AITO问界背后有科技企业华为作为后盾、蔚小理则因为先发优势而很早就成名。如果你对品牌没有特别的执念,单纯看重性价比和实用性,飞凡R7这个价格确实挺香的,但如果你比较在意品牌调性和保值率,可能还是得慎重考虑一下。
车叔总结
在极度内卷、强敌环伺的中大型新能源SUV市场,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会被放大,而以上两款车在价格、产品、品牌上都未能构建起足够强的综合竞争力。比如价格方面,要么虚高缺乏品牌支撑,要么定价失误后遗症严重,在残酷的价格战中都未能建立起稳固的性价比优势。同时在核心动力、智能化体验、质感等关键维度上,也未能达到细分市场领先水平或形成足够差异化亮点,最终沦为市场的“失意者”。这些车型的困境也折射出在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赛道,仅靠“大厂背景”或“传统口碑”已远远不够。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精准的定位、极致的性价比或差异化产品力、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以及灵活有效的市场策略,缺一不可,否则,即使是巨头出品,也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 上一篇:多个商家售卖北京大学未名湖湖水
- 下一篇:中美经贸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