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技术深耕者才能笑到最后

  • 2025-07-12 23:38:56
  • 968

在新能源车企中,零跑是一个很低调的品牌,甚至成立五年,在行业里依然有点“小透明”。

其实,这跟朱江明这个技术控的性格有关,跟一个技术狂人的孤注一掷有关。

2014年,是中国制造非常重要的一年,一定程度上说,是中国“后西方中心”时代的起点,也是中国制造攻防易位的节点。

“中国制造2025”,算是开辟了新航道,开始向高质量、中高端制造迈进。许多科技赛道挤上了十年规划的牌桌,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战略。

2015年,朱江明看准了机遇,从安防领域一头扎进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当时的朱江明已年近50,作为一个市值600多亿世界级安防巨头的掌门人,已经功成身就,但他却选择了继续折腾,而且偏偏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

零跑从成立起,公司的策略就是所有核心技术自研,包括电池包模组、PACP、BMS等等都是自己完成。

朱江明后来回忆道,在零跑初创期,他们每天要开5、6个会,70%都和研发相关。他虽然自己不懂传统的造车方式,但是知道如何打造一家科技企业,如何通过坚实的技术底蕴去打造产品。

但是吧,技术控的朱江明还是小看了这个路线的烧钱能力,而他对技术近乎偏执的坚持,很快让企业尝到了苦果。

2020年成为零跑的至暗时刻:S01折戟沉沙,T03尚在襁褓,叠加疫情冲击,公司现金流几近枯竭。最艰难时,C11项目被迫按下暂停键。

朱江明说,那段时间,是我这辈子遇到过的最艰难的时刻。

但浙商出身的技术狂人还是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押上全部身家,一定要把C11打造成“越级杀手”。这个诞生于绝境中的战略,最终成为改写零跑命运的胜负手。

这也奠定了零跑此后,所有产品的核心战略。

用越级的技术,打造越级的体验,这一打法,从C11开始,成功地延续到了后来的C01、C10、C16等多款产品上。

市场的反馈证明了这条路是正确的。

作为零跑品牌的中流砥柱,C11上市四年,累计销量已突破25万台,在竞品层出不穷的中型SUV市场,与特斯拉Model Y一起,成为了罕见的长生命周期热销车型。

2025年上半年,零跑累计交付达到221664台,稳居造车新势力领先地位,朱江明更是将2025年的销量目标定在了50万辆。

如今 C11以焕新的面貌回归,不仅是产品的升级,更像是这四年旅程的一个小结。

再回看零跑的这段征程,恰如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缩影,只有科技主权才能真正拆掉历史的仰角,为中国造车撑开新的天地。

朱江明与零跑用行动验证着中国新能源造车的发展路径:

越级不是选择,而是生存。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唯有技术深耕者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