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据国资、包养情妇、转移资产, 千亿豪门内斗背后的利益斗争!
- 2025-07-24 21:20:23
- 352
当一位富豪不想将自己的财富传承给自己的家族时,会发生什么?
在改革开放近50年的今天,一场大规模传承潮正在中国商界流行,根据民营经济研究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中80%以上为家族企业,而从2017年开始,约四分之三以上的家族企业已经进入交接班程序。
不过,当一位创业大佬不想将自己的财富传承给家族时,其背后庞大动人的财帛又会催生出什么样的故事呢?
只讲你听得懂的商业故事,大家好,我是咨云君。
01
2021年8月17日,双汇集团创始人万隆长子万洪建的一篇文章,将整个万隆家族的豪门秘辛公之于众。
在这篇题为《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的文章中,万洪建罗列了其父亲的四项罪名,其中包括收购套现、违规交易、以公谋私和包养情妇。
之所以做出如此大义灭亲的举动,还要追溯到两个月前他与父亲的一场冲突,彼时双方在一位高管的人事任免上产生了不同意见,激烈争吵后,万洪建被万隆的秘书沈瑞芳赶出了办公室。
这个沈瑞芳,根据万洪建后来的爆料,就是其父万隆包养的情妇,并于对方姘居近20年,极得万隆信任。
作为公司的副董事长,万隆摆在明面上的接班人,万洪建对被一位小三赶出门这件事难以接受,最终情绪失控,以头戕(qiāng)地。
事后,双汇母公司万州国际发布公告表示,由于对公司财务做出不当攻击行为,免去万洪建在集团的所有职务,至此,这位从1990年代就开始进入双汇工作的二代接班人被剥夺了接班资格。
8月12日,万州国际再发公告,宣布万隆次子万宏伟接任集团董事会副主席职务。
8月17日,长子万洪建发布檄文,将家族秘辛摆在了公众视野之下。
随后万州国际发布公告表示,万洪建署名文章内容不真实,且具有严重误导性,至此事件告一段落。
从事态的后续发展来看,万洪建的爆料并没有将其父亲万隆拉下深渊,反而助力了他弟弟万宏伟的上位,2024年8月30日,双汇集团发布董事会换届公告,宣布万宏伟接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
这是万洪建渴求了近30年的位置,而忤逆父亲的万洪建,也成为了整件事中的最大输家。
但真是如此吗?
当了30年的太子,万洪建为什么会在父亲年届80岁之际将继承资格拱手让出?一直委身幕后、公认性格温良的次子万宏伟,又在其间扮演着何等角色?
02
想要完全看懂双汇的这场宫斗,要先厘清这场斗争中的两个主要冲突。
第一个冲突,是围绕着长子万洪建与父亲万隆之间所展开的权利斗争。
2013年6月,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为对价,并购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猪肉生产与加工商史密斯菲尔德,借助这场交易,主营肉制品与屠宰业务的双汇跃升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巨头。
从今天的视角回看,这笔交易对双汇的发展可以说是至关重要,但在2013年时,双汇内部围绕着要不要并购史密斯菲尔德展开了激烈争吵,万洪建就是主要的反对方,他认为美国业务已经成熟,并购史密斯菲尔德除了能够获得便宜的冷冻肉外,没有其他发展前景,应当将主要的精力和资源放在中国市场和中式产品身上。
而万隆毫无疑问则是交易支持方,从1980年的肉联厂到2013年全国最大的肉食加工厂,万隆在自己早期的采访中,曾多次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归结为向外国学习,在这种思路之下,并购一家全球规模最大的猪肉生产与加工商,对他来说是绝对正确的选择。
最终,万隆力排众议推动完成了这场交易,也为父子俩后期的矛盾埋下伏笔。
万隆的坚持错了吗?
从数据来看并没有,2016年以后中国生猪价格持续走高,双汇的净利润反而出现了上涨,这主要就是因为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所带来的廉价猪肉资源。
而万洪建的观点呢?
从公开报道来看,他在集团里一直力主双汇进军以卤味为代表的中式产品市场,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一份卤味品类调研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全国卤味市场规模已达3180亿元,而2013年时国内卤制品主要以小作坊为主,品类集中度较低,彼时双汇如果以集团品牌进军,恐怕能够占据不俗的市场份额。
万隆与万洪建之间对市场截然不同的认知,最终在2019年的一次会议上彻底爆发,当时万洪建直言:美式产品已被市场证实不是正确的方向,可以抛开不理;应该把中式产品当作新生婴儿去培育。
这句话最终点燃了万隆的怒火,父子关系由此降至冰点。
03
第二个冲突,是万洪建、万宏伟这对万氏兄弟,与万隆秘书沈瑞芳之间所展开的利益斗争。
从公开检索到的信息来看,沈瑞芳的年龄约在40岁左右,而万隆2021年时已年近80时,如果按照正常交接班节奏的话,资产主要在国内的双汇,在万洪建上位当天,就会将她扫地出门。
为了以后着想,沈瑞芳有足够的动力推动万隆将资产向境外转移,她的这一动力,一定程度上与万隆这些年在双汇上的资本布局不谋而合。
让我们将时间线拨回到2005年,彼时的双汇集团还是河南漯河的市属国资企业,旗下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双汇发展,2003年时,以万隆为首的双汇管理层通过改制取得了上市公司双汇发展25%的股权。
一手将双汇打拼起来的万隆显然对这一比例并不满意,此后一直在尝试通过MBO来推动母公司双汇集团改制,但几经尝试都因政策红线而不了了之。
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彼时漯河市国资委将双汇集团100%股权出售给了由高盛、鼎辉牵头成立的外资财团-罗特克斯,同一时间,以万隆为首的双汇管理层也将其手中持有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25%的股权出售给了罗特克斯,交易完成后,罗特克斯手中持有的双汇发展股权合计为60.72%,达到绝对控股。
控制权转移到外资主体后,剩下的事情就方便操作多了,2006-2009年的两年时间里,罗特克斯的股东由原来的高盛、鼎辉两家财团膨胀到了12家之多,架构变更后,整个罗特克斯的股权最终向上穿透到了一家名为万州国际的公司旗下。
是不是觉得很耳熟,没错,这家公司就是如今双汇集团的境外上市实体,通过复杂的股权与资本运作,以万隆为首的双汇管理层以国企-外资-管理层的方式绕过了改制红线,变相的实现了其对双汇集团的控制。
当然,外资也不是白出手帮忙的,还记得前文提到了2013年的那场71亿美元的收购案吗?这场举世瞩目的收购案后,2014年,万州国际在港股IPO上市,随后两年时间里,高盛、鼎辉两家财团开始套现其手中的万州国际股票,到2016年8月,光鼎晖一家财团套现的金额,就高达200亿港元之巨。
沈瑞芳的布局与谋划,就藏在了双汇控制权转移的暗线之中,从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再到这次的CEO人事任免,能够发现双汇近十年的布局有着很明显的,摆脱除万隆以外的万氏家族掌控的迹象。
这显然是万洪建与万宏伟所不能允许的,但在万隆说一不二的格局下,两兄弟的反对掀不起太大的风浪,而想要中断这种转移进程,恐怕也只有比万隆更高的权利才能达成。
于是才有了万洪建壮士断腕般的举动,以自废接班人的噱头引来舆论注目。
而万宏伟在斗争中的作用,更像是万氏兄弟留在双汇的底牌,从后续的发展来看,他也顺利的完成了接班。
整个双汇的宫斗, 目的和动机都极为明显,它是上个年代独断专行的强人与新生代接班人之间的权利斗争,也是万氏家族与外姓之间的利益斗争,更是国有资产和豪门家业之间的归属斗争。
三重斗争之下,庞大的利益足以搅动起各种旁人看来狗血淋漓的丑闻秘辛,毕竟在百亿豪门里,越狗血,说明利益越庞大。
- 上一篇:陈赫炫耀衣服
- 下一篇:那尔那茜本科毕业后留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