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船王任元林: 焊工学徒拼出175亿, 三次股权改制打破日韩垄断

  • 2025-07-22 19:57:37
  • 701

焊枪火花溅落在生锈的钢板上,17岁的任元林眯起眼睛,汗水浸透粗布工装。

江阴造船厂的烧焊工学徒不会想到,半个世纪后自己会站在30万吨级船坞前,手握打破日韩垄断的清洁能源船舶订单。2024年7月15日,扬子泓远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在靖江正式签约,年产值百亿的蓝图在长江畔铺展。

焊枪熄灭,江风拂过靖江新基地的规划沙盘。 从1972年烧焊学徒到2024年清洁能源船坞奠基人,任元林跨越了52年。

三次股权改制,四场金融危机,在《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的榜单上任元林、任乐天父子的175亿财富背后是制度创新与技术突围的艰难长征。

“造船四大要素中国全都有。”当年他对抗韩国巨头时的宣言,正变成现实。

当LNG船钢板在智能车间切割成型,新船王任乐天收到的不仅是百亿订单,更是一个民族工业从跟跑到领航的基因密码。

焊花飞舞中,三代工人的薪火照亮长江,那束光,始于半个世纪前少年学徒被汗水浸透的工装。

NO.01

绝境改制,千名工人的豪赌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刚被“扶正”为扬子江船厂厂长的任元林遭遇灭顶之灾。

订单簿归零,船台空置,这家县级船厂濒临倒闭。望着焦虑的工友们,38岁的任元林做出惊人之举:将国有船厂改制为全员持股的民企。

他掏出全部积蓄40万元,号召1000多名员工集资入股。焊工、钳工、搬运工们把养老钱塞进募资箱,凑足2200万资本金。

这场豪赌改写了中国造船史——1999年12月22日,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挂牌,成为中国首家改制民营造船控股公司。

改制后的能量超乎想象。当国营船厂还在论资排辈时,扬子江推行“工资+奖金+股权分红”的分配革命。焊工老张发现工资条多了分红栏:“以前给公家干活,现在给自己造船!”

五年间销售额从1亿飙升至10亿,利润由百万级跃升1.5亿。长江边的垂死船厂,蜕变为中国第四大造船企业。

NO.02

资本破浪,新加坡上市的冰火洗礼

2007年4月18日,新加坡交易所的铜锣为扬子江船业敲响。开盘价较发行价暴涨42%,股价如火箭般蹿升188%达到2.74新元。

任元林握紧拳头:55亿人民币融资额创下中国企业在新交所纪录。资本盛宴中,他却嗅到危机。

“股价冲过两块半时我反而麻木了,幻想能涨到三块。”这位精明的苏商后来叹息,“如果当时减持部分股票,现在就有充足资金收购更多船厂。”

预言很快应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扬子江股价暴跌75%至0.45新元。任元林财富缩水60亿,跌出胡润百富榜百强。

新加坡投资者对中国船企信心动摇,他直言后悔:“股市容量太小,沟通成本太高。”

绝境中亮出双刃:研发节油15%的新船型稳住欧洲客户,首创融资租赁方案帮船东解决贷款。当对手陷入撤单潮,扬子江手持43亿美元订单逆势扩产。

NO.03

四大王牌,焊工思维锻造竞争力

走进扬子江食堂,常能看到百亿身家的董事长端着餐盘挤在工人中间。“唯一区别是晚上应酬多点。”任元林笑称。这种平民作风背后,是焊工学徒淬炼出的生存智慧。

第一张王牌是股权永动机:从全员持股到骨干持股,股权激励始终是核心引擎。车间主任老李持有0.5%股份:“厂里省下的每块钢板,都有我的份子钱。”

第二张王牌是精准定位术:砍掉修船、拆船业务,专注“散货船走批量、集装箱船做特色、清洁能源谋未来”。2012年率先突破万箱船,打破韩国垄断。

第三张王牌是弹性产能阀:三大造船基地可随时扩缩产能。行业低谷期抄底收购扬子鑫福等船厂,每吨产能成本仅为新建船厂三分之一。

第四张王牌是产融双驱动:2010年赴台发行TDR,2022年分拆扬子江金控上市,海事基金规模达5.79亿新元。

四大王牌使人均造船效率冠绝行业。当同行在“去产能”中哀鸿遍野,扬子江手持103艘订单从容过冬。

NO.04

三代股权,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

2025年3月,胡润全球富豪榜更新:任元林父子以175亿财富列第1573位。数字背后,一场持续十年的交棒工程悄然竣工。

而在2015年5月1日,英国海归任乐天接任CEO。少帅的成长轨迹堪称教科书:23岁从翻译岗起步,历任施工员、车间主任、项目经理。

父亲任元林设计的“双驾驶舱模式”独具匠心——儿子掌运营,自己控战略。值得一提的是,任元林的股权结构更显深谋远虑:

首轮改制(1999年)全员持股激活千名工人;新加坡上市(2007年)引入国际资本仍保留家族决策权;信托架构(2019年):设立企业信托与元林慈善基金会。

当2022年扬子江金控在新交所上市,任氏家族已手握三家上市公司。80后少帅任乐天在命名82000吨散货船时感慨:“传承不是接替一个职位,而是运转一套制度。”

NO.05

清洁能源,新质生产力破壁者

2024年7月15日,长江入夏的熏风中,任元林站在靖江项目签约仪式上。

扬子泓远清洁能源基地蓝图展开:1320米岸线,30万吨级船坞,年产80万载重吨。最震撼的是目标——建造17.5万立方米LNG船,打破日韩三十年垄断。

“造世界最好的船,做世界最好的船厂。”68岁的船王重申创业誓言。在智能化船坞规划里,5G工业互联网将贯穿数字建模、机器人焊接、虚拟舾装全流程。

日韩船企不曾料到,当年焊工学徒率领的民企,竟在LNG船“皇冠明珠”领域发起冲锋。

该项目达产后年产值超百亿,而更珍贵的战利品是:中国终于握有争夺全球清洁能源船舶市场的入场券。

结语:半个世纪的焊花飞溅,熔铸出一位民营船王的钢铁传奇。从江阴船厂的学徒工到执掌百亿船企,任元林用三次惊险的股权跃迁,为中国民营造船劈开生路;

以焊工淬炼的务实与远见,锻造出穿透行业周期的核心竞争力。当清洁能源巨轮的蓝图在长江畔展开,他交出的不仅是打破垄断的“船坞密码”,更是一部制度创新与代际传承的教科书。

这艘由全员持股奠基、资本浪潮锤炼、新质生产力驱动的钢铁巨轮,正驶向更辽阔的深蓝,其航迹里闪耀着一个时代奋斗者的光芒。

亲爱的老铁们:您如何看待任元林的创业故事?全员持股、三次股权改制,您认为哪一步对中国民企最具借鉴意义?